结果 180例患者中,134例(74 4%)存活,46例(25 6%)死亡,40例(22 2%)复发。移植后5年总生存(OS)率、

结果 180例患者中,134例(74.4%)存活,46例(25.6%)死亡,40例(22.2%)复发。移植后5年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累积复发率分别为74.3%、42.5%和25.0%。AML危险分层为高危组、伴高危细胞遗传学、移植前为CR2期以及未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影响移植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移植前为CR2期、AML危险分层高危组是影响移RSL3说明书植后EFS的独立危险因素;AML危险分层高危组、单疗程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伴高危细胞遗传学、未发生cGvHD是影响移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移植后应用去甲基化药物(HMA)辅以G-CSF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维持治疗可提高移植后复发患者的总生存率,2年OS率为62.5%。结论
目的 探讨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9年7月5例接受单份UCBT的JMML患儿的临床资料。5例患儿均为男性,中位发病年龄1.5(0.4-5.0)岁。全部患儿均采用清髓性不含ATG的预处理方案,并予以环孢素A联合霉酚酸酯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5例患者中4例成功植入,1例原发性植入失败接受挽救性相GSK3235025花费合造血单倍体干细胞移植。2例Ⅲ-Ⅳ度急性GVHD均有效控制,无慢性GVHD发生。3例患儿无病生存,无1例复发。结论
目的 探讨Peroxiredoxin-6(Prdx6)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33例AML患者、8例CML患者、11例其他血液病患者骨髓细胞中Prdx6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分析Prdx6异常表达与AML患者年龄及血常规参数的相关性。

siRNA是普遍认为的能够沉默很多基因的核糖核酸,可以和目标基因或目标基因的信使RNA结合,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siRNA是普遍认为的能够沉默很多基因的核糖核酸,可以和目标基因或目标基因的信使RNA结合,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阻碍蛋白质的合成。目前siRNA已经被应用于许多癌症的临床治疗中。本文就siRNA作用机制及其在多种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口服营养补充剂(ONS)摄入依从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ONS摄入依从性提确认细节供依据。方法 183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达ONS目标摄入量比例分为A组(依从性较高)、B组(依从性良好)、C组(依从性较差),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ONS摄入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44例(24.04%)结直肠癌患者术后ONS摄入依从性较高,73例(39.89%)结直肠癌患者术后ONS摄入依从性良好,66例(36或者.07%)结直肠癌患者术后ONS摄入依从性较差;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胃肠道耐受情况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ONS摄入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临床试验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的83例KRAS野生型mCR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西妥昔单抗治疗无进展生存(PFS)时间的临床病理学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预后因素。结果经西妥昔单抗治疗的mCRC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为63.9%,疾病控制率为86.7%。全组中位随访15.5个月,中位PFS为8.7个月,6、12、18个月PFS率分别为71.1%、32.5%、13.3%。

KRAS基因突变型CR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48个月(39 9%),与野生型47个月(46 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KRAS基因突变型CR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48个月(39.9%),与野生型47个月(46.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AF基因突变型CR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26.7%),与野生型48个月(44.7%)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风险模型Ro-3306说明书结果显示,BRAF基因突变型是CR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B=1.664,OR=5.278,95%CI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瘦素、抵抗素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12月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经纤维结肠镜活检或切除并经Selleckchem AZD1152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56例为病例组,结直肠腺瘤患者52例为对照组,同期选取健康人群的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组织60例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瘦素、抵抗素的表达水平;分析瘦素、Selleck FHPI抵抗素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评估瘦素、抵抗素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瘦素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组,抵抗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且病例组瘦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抵抗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配合物均能与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引起蛋白静态猝灭,但1作用较强(KA
以杨梅苷、哌嗪和各种芳香酸为原料,通过甲基化保

配合物均能与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引起蛋白静态猝灭,但1作用较强(KA
以杨梅苷、哌嗪和各种芳香酸为原料,通过甲基化保护羟基和脱苷形成选择性单一的杨梅素中间体,然后以三步取代反应连接哌嗪和芳香酸,合成了13个新型含哌嗪酰胺类杨梅素衍生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试了化合物对人类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增殖的抑制活性.结3-MA细胞系果表明,大多数含哌嗪酰胺的杨梅素衍生物对MDA-MB-231细胞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当浓度为1μmol/L时,化合物4a和4i的抑制活性均高于阳性对照药盐酸表阿霉素;当浓度为10μmol/L时,化合物4h和4i的抑制活性高达86.7%和83.6%.
<正>槲皮素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多醇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其化学名为点击此处3,3′,4′,5,7-五羟基黄酮。槲皮素存在于多种植物的花、叶与果实中,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炎,抗血栓,抗病毒,心血管保护,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学活性。由于槲皮素具有较好的药用前景,逐渐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重视。本研究探讨了近年来槲皮素的药理学活性研究进展。槲皮素的药理学活性1.1抗癌研究发现,槲皮素在体外可抑制乳腺癌、肝selleck化学癌、前列
MDM2为鼠双微体基因,是近些年新发现的一种癌基因,对细胞生长具有调节作用。MDM2可通过与p53蛋白结合形成MDM2-p53负反馈环,发挥p53依赖活性。MDM2是p53的主要抑制剂,其通过多种机制抑制p53的功能,而这些机制都是由其之间的相互作用介导的。多年前就已经提出,阻断MDM2-p53相互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剂可能通过重新恢复野生型p53的肿瘤抑制功能达到治疗人类癌症的目的。

TPMT 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CT能谱成像检出率较AG和GG基因型以及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降低(P <0 05),NUDT

TPMT 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CT能谱成像检出率较AG和GG基因型以及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降低(P <0.05),NUDT15 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能谱成像检出率较CT和TT基因型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降低(P <0.05)。结论 IBD患者中NUDT15的突变率高于TPMT。NUDT15多态性较TPMT多态性更能Ilomastat NMR预测AZA引起的肠壁炎性反应和能谱成像检出率。
针对自卸挂车在举升过程中存在不平稳的情况和货箱在上装和下滑过程中缺少引导的问题,通过计算设计液压举升机构、选择卷扬机及卷扬机液压装卸系统,并基于遗传优化算法设计挂车尾部的四连杆滑轨机构.在理论方法中,得出了自卸挂车比较适合的液压举升机构、卷ITF2357 NMR扬机系统及四连杆滑轨机构,并用四杆机构设计软件对四连杆滑轨机构进行分析校核.软件分析和模拟路径表明 四连杆滑轨机构最大摆角为85.43°,符合预期所需;四连杆滑轨机构的运动符合预定轨迹,并且运动状态无干涉现象.
针对立体共形载体天线阵方向图的高旁瓣高成本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惩罚函数下保获悉更多证稀化率的改进型遗传算法-GA (Genetic Algorithms)来实现降低阵元数防止栅瓣的目的。该策略以每层天线单元的栅格编号 (i&j)来设定变量位置,经GA选择、交叉、变异操作改进后植入含递增系数的惩罚函数,初始化种群基因降序,降低复杂度和防止区域早熟。使种群的稀化率满足约束条件下优化天线阵方向泛函,避免不可行解在优化过程中的出现,同时阵列欧式间距达到最优切比雪夫间距。

结果新生儿轻、重度窒息组血清AST、LDH、CK、CK-MB、HBDH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重度窒息组又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经统计学处

结果新生儿轻、重度窒息组血清AST、LDH、CK、CK-MB、HBDH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重度窒息组又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早期即有心肌酶活性升高,升高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呈正相关;心肌酶谱检测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提示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的重要指标,临床上有重要实用价值。"
“目的selleck化学药品:研究缺血修饰蛋白在胸痛病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70例胸痛病人为观察对象,以上病人入院后即刻采血,检测缺血修饰蛋白(IMA)、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最后据冠脉造影、冠脉CT确诊是否为缺血性心脏病。结果:52例IMA升高,其中10例IMA在85ku/L~110kuCAL-101小鼠/L之间,42例IMA>111ku/L,18例在正常范围内。42例IMA>111ku/L病人中确诊为缺血性心脏病的40例,10例IMA在85ku/L~110ku/L之间的病人确诊为缺血性心脏病6例,而IMA在正常范围18例胸痛病人仅有3例确诊为缺血性心脏病。结论:胸痛伴AMI升高的病人于缺血性心脏病有很高的相点击此处关性,IMA可做为早期筛选胸痛病人中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有效手段。”
“目的通过观察桦褐孔菌水提取物对糖尿病豚鼠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生化指标及对Ser/Thr激酶蛋白激酶B(PKB)、HMG CoA还原酶(HMG CoA reduc-tase)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桦褐孔菌影响糖尿病豚鼠脂类代谢的机理。

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占57 61%)。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高度

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占57.61%)。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高度敏感、沙门菌对氯霉素高度敏感(均为100.0%),3种细菌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松江地区腹泻病原谱较为广泛,高发季节是夏季和秋冬季,主要病原构成是副溶血弧菌、弯曲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以及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Liproxstatin-1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对常见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初步构建了”区级疾控中心-监测哨点医院”腹泻综合监测网络。
抗生素抗性菌及其抗性基因已成为公认的环境污染因素之一,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抗生素在临床和养殖业中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其在生态环境中残留,使得携带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微生物获得了竞争优势,而寻找更多抗性基因亦可在细菌之间发生转移,从而加速传播。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抗生素抗性菌及抗性基因的来源、危害性、抗性基因转移机制及细菌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残留在环境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现状和生态风险,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综述了抗生素的种类和大量使用后造成污染的现状,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抗生素污染废3-deazaneplanocin A订单水处理技术的方法,重点分析了废水环境中抗生素光降解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抗生素在废水中的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指出了放线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具有复杂的次级代谢系统,是一类具有发展前景的宝贵微生物资源。而土壤是放线菌栖息的主要场所,即便在一些极端恶劣的土壤环境也有放线菌的存在,因此,对土壤放线菌资源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放线菌生境不同,对普通土壤和极端环境土壤中的放线菌资源分别进行了探讨。

目的 探讨黄芪总皂苷通过肝激酶B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LKB1/AMPK)信号通路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方法

目的 探讨黄芪总皂苷通过肝激酶B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LKB1/AMPK)信号通路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10 ml乳腺癌MCF-7细胞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置于CO_2培养箱为乳腺癌MCF-7细胞组; 10 ml乳腺癌MCF-7细胞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加入5 ml黄芪总皂苷(80 mg/U抑制剂L)置于CO_2培养箱为黄芪总皂苷低剂量组;黄芪总皂苷高剂量组加入5 ml黄芪总皂苷(160 mg·μl~(-1))。培养结束后,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荧光显微镜观察自噬小体水平,倒置显微镜观察克隆形成数目,流式细胞法测定凋亡率、G1期水平,实时荧光逆转录法测定LKB1、AMPK 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LKB1、AMPK蛋白表达水平Vactosertib订单。结果 黄芪总皂苷低、高剂量组细胞OD值、存活率水平、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均低于乳腺癌MCF-7细胞组(P <0.05),黄芪总皂苷高剂量组OD值、存活率、细胞克隆形成数目低于黄芪总皂苷低剂量组(P <0.05)。黄芪总皂苷低、高剂量组细胞自噬小体、G1期水平、凋亡率、LKB1、AMPK mRN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乳腺癌MCF-7细胞组(P <0.0Caspase 抑制�?体内5),黄芪总皂苷高剂量组自噬小体、G1期水平、凋亡率、LKB1、AMPK mRN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黄芪总皂苷低剂量组(P <0.05)。结论
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查国内乳腺癌病人乳房重建术后改型手术的应用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向全国乳腺癌年手术量超过200例的110家医院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乳房重建术后改型手术(乳头重建、脂肪移植及对称性手术)的开展情况、手术方案选择及其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等。

同时携带AR和氯吡格雷弱代谢型基因患者33例(26 4%)。治疗第8天,TEG检测发现AR 3例(2 4%),均不携带COX-1和

同时携带AR和氯吡格雷弱代谢型基因患者33例(26.4%)。治疗第8天,TEG检测发现AR 3例(2.4%),均不携带COX-1和ITGB3的变异型等位基因;CR 12例(9.6%),未发现同时有AR和CR的患者。随访90 d,试验组新发脑卒中、复合血管事件及新发I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vs 9.6%,4.0%vs 11.2%,3.2%vs 9.6%,P<0.05)。SB525334结论根据药物基因多态性联合TEG指导轻型IS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降低90 d内新发IS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半自主性和母性遗传特征,揭示其功能对于研究植物起源、系统进化及物种鉴定、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桑科植物具有食用、药用、生态修复及作为工业原料等多种用途。其叶绿体基因组为双链环状结构,由4个部分组成,即1个大的单拷贝VX-661价格区域(large single-copy,LSC)、1个小的单拷贝区域(small single-copy,SSC)、2个反向重复区域(inverted repeat,IRs)。基因组大小约160kb,编码110~130个基因,包括蛋白质编码基因、tRNA\rRNA\ncRNA等。桑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上存在SSR和SNP位点,同时还发现有密码子使用偏好确认细节性。该研究对近年来桑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现状、应用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理解桑科植物叶绿体的功能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以秦皇岛地区的肉蘑、嘎蘑和松蘑3种野生食用菌子实体为试材,使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基因组rDNA的ITS区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信息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其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关系,以期为3种野生食用菌的合理开发和人工驯化奠定基础。

结论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对裸鼠结直肠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30只BALB/C nu/nu裸鼠腋窝皮下注射人结直肠

结论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对裸鼠结直肠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30只BALB/C nu/nu裸鼠腋窝皮下注射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建立裸鼠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荷瘤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20 mL/kg)、黄芪多糖组(黄芪多糖,250 mg/kg)和氟尿嘧啶组(氟尿嘧啶,2Tideglusib核磁00 mg/kg),每组10只,腹腔注射,1次/d,连续给药21 d。监测裸鼠体重、瘤体体积;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和IL-17水平;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与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实验期间30只裸鼠均荷瘤成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组裸鼠体重降低不明显,氟尿嘧啶组裸鼠体重显著下降;黄芪多糖组肿瘤体积减小(P<0.05);黄芪多糖组肿瘤组织细胞异型性不明显、组织血管增生少,肝脏未见明显肿瘤转移灶和肝细胞损害;黄芪多糖组裸鼠血清TGF-β1和IL-17水平降低(P<0.05)。结论
目的 系统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含奥沙利铂Angiogenesis抑制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搜集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应用RevMan 5.4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