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携带AR和氯吡格雷弱代谢型基因患者33例(26.4%)。治疗第8天,TEG检测发现AR 3例(2.4%),均不携带COX-1和ITGB3的变异型等位基因;CR 12例(9.6%),未发现同时有AR和CR的患者。随访90 d,试验组新发脑卒中、复合血管事件及新发I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vs 9.6%,4.0%vs 11.2%,3.2%vs 9.6%,P<0.05)。SB525334结论根据药物基因多态性联合TEG指导轻型IS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降低90 d内新发IS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半自主性和母性遗传特征,揭示其功能对于研究植物起源、系统进化及物种鉴定、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桑科植物具有食用、药用、生态修复及作为工业原料等多种用途。其叶绿体基因组为双链环状结构,由4个部分组成,即1个大的单拷贝VX-661价格区域(large single-copy,LSC)、1个小的单拷贝区域(small single-copy,SSC)、2个反向重复区域(inverted repeat,IRs)。基因组大小约160kb,编码110~130个基因,包括蛋白质编码基因、tRNA\rRNA\ncRNA等。桑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上存在SSR和SNP位点,同时还发现有密码子使用偏好确认细节性。该研究对近年来桑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现状、应用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理解桑科植物叶绿体的功能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以秦皇岛地区的肉蘑、嘎蘑和松蘑3种野生食用菌子实体为试材,使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基因组rDNA的ITS区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信息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其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关系,以期为3种野生食用菌的合理开发和人工驯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