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大量存在于肿瘤周围,它不仅能影响到肿瘤形成、生长和迁移,也可能影响到抗肿瘤免疫反应。本文介绍了肿瘤及其微环境相关的IL-1

IL-1大量存在于肿瘤周围,它不仅能影响到肿瘤形成、生长和迁移,也可能影响到抗肿瘤免疫反应。本文介绍了肿瘤及其微环境相关的IL-1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分泌型的IL-1β能激活炎症反应,促进肿瘤迁移;而膜型的IL-1α可能具有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作用,从而选择性表达IL-1的种类及形式将会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突破点。”
“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的分子生物学特质,采用免INCB024360核磁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研究组)及35例肌间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的在位内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剂(TIM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利用图像分析仪测定相应密度代表其表达强度,发现研究组中MMP9、VEGF的表达及MMP9/TIMP1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ERPI3 kinase pathway丧失周期性变化规律.得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中MMP9、VEGF高表达及ER丧失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分子生物学特质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的结论.”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复方对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 virus B3,CVB3)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间缝隙连接结构及通讯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组、病毒组、益气活血HKI-272生产商中药复方组心肌细胞肌动蛋白(actin)及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表达;,并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荧光漂白恢复率。结果益气活血中药复方能上调CVB3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actin及Cx43表达,能显著改善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复方具有对抗CVB3致心肌细胞骨架蛋白损伤,修复CVB3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间缝隙连接通道结构,改善CVB3攻击后心肌细胞GJIC功能的作用。

又以两种致病菌的混合菌感染小鼠,灌服蒙药复方提取物以测定其体内抗菌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蒙药复方的体外抑菌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层浸

又以两种致病菌的混合菌感染小鼠,灌服蒙药复方提取物以测定其体内抗菌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蒙药复方的体外抑菌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层浸膏和正丁醇层浸膏内,抑菌环直径均大于16.88 mm,最大达到21.61 mm;对两种致病菌的MIC和MBC最低可达到0.031 5 g/mL和0.062 5 g/mL;两种蒙药复方提取物的体内抗菌成分重要集中在石油醚层selleck抑制剂浸膏和水母液浸膏内,对小鼠死亡保护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可达87.5%。”
“Hippo信号通路是新发现的生长控制信号通路,能够限制细胞的生长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不能激活或者作用下调有利于肿瘤的发生。信号通路的组成成分中包括多种抑癌基因和一种候选癌基因,其中候选癌基因YAP在多种类型的人类肿瘤中表达异常增加,而Rselleck productsASFF、MER等抑癌基因在一些人类肿瘤细胞系中突变失活或缺失。”
“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从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L.)Lam.)中分离获得9个单体成分,综合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所有成分的化学结构,分别为格榄酮(I)、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II)、黄芪苷(III)、芦丁哪里(IV)、3-O-甲基槲皮素(V)、羽扇豆醇(VI)、羽扇豆酮(VII)、蒲公英赛酮(VIII)和胡萝卜苷(IX),其中化合物II~V为首次从木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目的:研究生芫花的物质基础,为进一步研究芫花及醋芫花提供对照物质。方法:采用溶剂法得到芫花的80%乙醇提取物,以大孔树脂HP-20、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NMR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

结果:地枫皮叶分离出118个色谱峰,共鉴定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 02%;其茎(去皮)提取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3个色谱峰

结果:地枫皮叶分离出118个色谱峰,共鉴定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02%;其茎(去皮)提取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3个色谱峰,共鉴定2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90%;其茎皮提取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24个色谱峰,共鉴定6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2.10%。结论:地枫皮叶、茎(去皮)、茎皮3个部位挥发油主要成分均为异黄樟脑,其中以其茎(去皮)的Birinapant含量最高,达到68.75%,但其他组分及含量相差较大。”
“目的研究3-磷酸肌醇激酶(PI3K)和CD44v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细胞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以及PI3K和CD44v6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24例正常食管黏膜、9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I3K和CD44v6的表达PF-562271细胞系情况。结果食管癌组织中PI3K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vs 71.3%、4.2%vs 76.6%,均P<0.01)。随着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的增加,PI3K和CD44v6表达增多,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3K、CD44v6在淋巴结转换阳性的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无淋PF-01367338 IC50巴结转移组(92.0%vs 47.7%,90.0%vs 61.4,均P<0.01),PI3K与CD44v6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30,P<0.05)。结论 PI3K和CD44v6表达均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可作为评价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PI3K和CD44v6协同促进肿瘤的恶性进展。"
“通过对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酶制剂,研究其对蛋鸡血清抗氧化酶、肠道形态学的影响。

结论:实验合成了5个新化合物。”
“中药中黄酮类化合物和白藜芦醇等活性成分对血栓素A2受体具有抑制作用,但具体机理不详

结论:实验合成了5个新化合物。”
“中药中黄酮类化合物和白藜芦醇等活性成分对血栓素A2受体具有抑制作用,但具体机理不详.本研究通过同源模建方法,以墨鱼视紫红质蛋白为模板,构建血栓素A2受体的蛋白质结构模型.并使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白藜芦醇和芹菜苷元与血栓素A2受体模型的作用方式,据此建立药效团模型,筛选其他潜在的血栓素A2受体抑制剂.结果表明:白藜芦醇等中药活性成分能购买ATM/ATR 抑制剂与血栓素A2受体活性口袋中的残基发生氢键作用,结合方式与血栓素相似.血栓素与Ser201、Leu198、Arg295和Thr298发生氢键作用,白藜芦醇等活性成分与Ser201、Leu198和Arg295发生氢键作用.建立的药效团模型由7个药效元素以及排斥性空间元素组成,经测试对高活性的血栓素A2受体抑制剂有比较好的选择性.使用该药效团模型对中药天然产物RoxadustatDMSO溶解度数据库进行筛选,命中了一批可能具有血栓素A2受体抑制作用的活性化合物.其中一些已经报道有抑制血小板凝聚活性.本研究表明血栓素A2受体可能是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一个潜在的靶点.”
“目的:观察基层医院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溶栓时间与冠脉再通的关系。结果:发病2h内静脉溶栓治疗2例,全部再Selleck PFTα通(100%),6h以内静脉溶栓12例,再通9例(75%),12h以内静脉溶栓6例,再通2例(33%)。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溶栓时间与血管再通率正相关。”
“目的探讨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糜蛋白酶治疗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防治胸膜粘连、肥厚的疗效。方法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将49例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3例,予以微创置管引流,同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糜蛋白酶治疗;对照组26例,予以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

但在2组大鼠胰腺组织中均未检出tau蛋白。结论:在T2DM中,由于GSK-3β的活性增高和PP2A的活性降低,导致大脑tau蛋白过

但在2组大鼠胰腺组织中均未检出tau蛋白。结论:在T2DM中,由于GSK-3β的活性增高和PP2A的活性降低,导致大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Aβ沉积,是T2DM成为AD发病的重要风险因子的重要原因;在AD中,由于胰岛素抵抗导致胰腺出现Aβ的沉积可能是导致T2DM发病的重要原因。”
“目的了解伤寒沙门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机制。方法在巨噬细胞中分别加入caspCAL-101核磁ase3,caspase8,caspase9抑制剂和TNF-α抗体共孵育后加入伤寒沙门菌建立感染模型,于8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进一步检测伤寒沙门菌作用巨噬细胞8h后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含量和TNF-α、NO产生量。结果caspase3,caspase8抑制剂和TNF-α抗体均能不同程度抑PCI-32765化学结构制伤寒沙门菌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P<0.01);且作用8h后caspase3、caspase8及NO、TNF-α的产生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伤寒沙门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可以由NO及TNF-α介导,caspase3和caspase8参与的外源性凋亡途迳。"
“目的:考察胶体磨法包合丹皮酚及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胶体http://www.selleckchem.cn/products/AZD6244.html磨法、气相色谱法,以丹皮酚含量为考察指标,对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和高湿试验。结果:在光、热、湿等因素影响下,包合物中丹皮酚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单纯丹皮酚混合物的含量明显下降。结论: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较好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单纯丹皮酚混合物。”
“目的:白细胞介素18(IL-18)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本研究探讨其是否是通过p38MAPK途径而起作用。

结果 PARG能直接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呈现剂量效应,高浓度PARG(30μmol/L)可诱导血小板发生不可逆聚集。1mmol/L

结果 PARG能直接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呈现剂量效应,高浓度PARG(30μmol/L)可诱导血小板发生不可逆聚集。1mmol/LRGDS和0.5μmol/LSQ29548几乎完全抑制PAR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HKI-272体外;Apyrase(0.05~1U/ml)和Ro31-8220(20~50μmol/L)均呈剂量依赖效应抑制PAR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 PARG诱导血小板聚集依赖于血小板激活后ADBI 2536化学结构P的释放和TXA2的生成。”
“阿司咪唑(第2代抗过敏药)因其不良反应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潜在心脏方面的毒性。在现有的国外文献中,对于阿司咪唑的心脏毒性持有争议。有学者认为GSK1120212说明书,阿司咪唑在心脏方面毒性反应罕见且危险性较小;也有学者认为,阿司咪唑在心脏方面毒性可致命且危险性高。阿司咪唑的心脏毒性表现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和QT间期延长。临床心脏毒性的发生与阿司咪唑剂量过大或合用CYP3A4抑制剂密切相关。


“目的探索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1(SPK1)基因局部表达对心肌梗死后心衰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


“目的探索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1(SPK1)基因局部表达对心肌梗死后心衰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250~300g)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6只)、Ad-GFP对照组(7只)和Ad-SPK1(7只)组。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Ad-SPK1组在心脏梗死区及周围多位点注射携带人SPK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SPK1),Ad-GFP对照组注射同体积selleck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GFP),14d后进行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 Ad-SPK1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最大左心室收缩压上升/降低时间(±dP/dtmax)(分别为132.82±13.03mmHg、4.34±0.69mmHg、5095.20±384.79)与Ad-GFP组(分别为76.96±8High Content Screening.44mmHg、14.79±1.08mmHg、2954.12±195.05)比较明显改善(P<0.01),而与假手术组(分别为147.42±10.92mmHg、2.80±0.45mmHg、5865.19±484.36)比较则无明显差异。Ad-SPK1组梗死区面积(3.78%±0.96%)与Ad-GFP组(38.86%±5.68%)比较明显减小(P<0.01)。Ad-SU0126小鼠PK1组左心室直径、左心室壁厚度(分别为4.63±0.80mm、2.70±0.29mm)与Ad-GFP组(分别为7.30±1.03mm、1.34±0.36mm)比较,直径明显缩小,厚度变薄的程度减轻(P<0.01),而与假手术组(分别为4.50±0.36mm、2.80±0.34mm)比较则无明显差异。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分析显示,SPK1基因转染能明显刺激梗死缺血区的血管生成;天狼星红染色结果表明,SPK1基因转染能显著降低胶原在梗死缺血区的沉积。

方法采集85例精神病病人和90例健康人空腹静脉血,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CK、CK-MB、LD和AST水平。结果精神病组血清CK

方法采集85例精神病病人和90例健康人空腹静脉血,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CK、CK-MB、LD和AST水平。结果精神病组血清CK、CK-MB、LD和AST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101~8.557,P<0.05)。结论精神病病人血清中CK、CK-MB、LD和AST显著增加Selleckchem Roscovitine。”
“<正>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组成的三联疗法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I线方案,埃索美拉唑为新一代PPI,与以往的PPI相比具有抑酸效果更强、起效更快等特点,本文通过66例HP阳性的点击此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甲硝唑组成的三联方案进行为期1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方案的溃疡愈合率、腹痛消失率和HP根除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探讨埃索美拉唑三联短程疗法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ecreted fr获悉更多izzled-related proteins1,SFRP1)、β-catenin、E-cad-herin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FRP1与后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50例浸润性乳腺癌和12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SFRP1、β-catenin、E-cadherin蛋白的表达。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能够抑制HIV-1病毒在C8166细胞中的复制;化合物3和4对宫颈癌细胞(HeLa)具有细胞毒活性;另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能够抑制HIV-1病毒在C8166细胞中的复制;化合物3和4对宫颈癌细胞(HeLa)具有细胞毒活性;另外,化合物3对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也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目的】观察藏药复方新三果汤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GSK269962供应商0只,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高原模型组、红景天组(剂量为3g·kg-1·d-1)、新三果汤高剂量组(剂量为2.5g·kg-1·d-1)、新三果汤低剂量组(剂量为1.25g·kg-1·d-1)。除平原对照组外,各组大鼠均置于5000m高原环境模拟舱中,缺氧40d(22h/d),复制红细胞增多症模型。find protocol于第41天观察各组对慢性缺氧诱导的HAPC模型大鼠血常规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以及血气分析各项指标、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的影响。【结果】与平原对照组比较,高原模型组大鼠的RBC、Hgb和HCT显著增加(P<0.001),pH值、PaO2、SaO2、RG7422订单PaCO2显著降低,血清EPO含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01);与高原模型组比较,新三果汤高、低剂量组大鼠的RBC、Hgb和HCT均下降,pH值、PaO2、SaO2、PaCO2升高,且高剂量组作用较低剂量组明显,但仍高于平原对照组,并可降低缺氧大鼠血清EPO含量(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藏药新三果汤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毛细管电泳法在酶抑制动力学研究中的发展,包括用于酶抑制动力学研究的测定模式和在酶抑制动力学研究的应用两个部分。”<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毛细管电泳法在酶抑制动力学研究中的发展,包括用于酶抑制动力学研究的测定模式和在酶抑制动力学研究的应用两个部分。”
“为探索金银花复方制剂对新城疫病毒(NDV)感染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及MTT法,对感染NDV雏鸡、金银花复方制剂治疗雏鸡的胸腺和脾脏T细胞,法氏囊和脾脏B细胞增殖功能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NDV感染初期,NDV感HKI-272生产商染组雏鸡免疫器官T、B细胞增殖功能与对照组雏鸡相比明显降低,后期有所恢复,表明NDV感染使雏鸡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抑制了雏鸡的免疫功能;金银花复方制剂治疗组雏鸡免疫器官T、B细胞增殖功能从病毒感染后第3天起不同程度地高于NDV感染组雏鸡,并且后期接近对照组雏鸡水平,表明金银花复方制剂能通过刺激雏鸡免疫器官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机BI 2536体的免疫功能。”
“目的研究一种复方季铵盐消毒剂杀菌效果及其他消毒相关性能。方法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动物试验和理化测定方法,对该消毒剂性能进行了实验室试验。结果用含37.5 mg/L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的该复方消毒剂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用15 min,可达到完全杀灭。用含150 mg/L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的该消毒剂对悬GSK1120212核磁液内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1.5 min,可达到完全杀灭。用含150 mg/L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的该消毒剂擦拭皮肤表面并作用3 min,对自然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均大于1.0。该复方季铵盐消毒剂5倍使用浓度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值为>5 000 mg/kg(体重),属无毒级;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结果阴性。有效浓度的该消毒剂对家兔眼刺激试验和皮肤刺激试验均属无刺激性,对家兔阴道黏膜刺激试验属极轻刺激性。